2022年3月4日晚,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柳冠中作为北大公选课《对话全球创新大师》的第二位主讲嘉宾,带来了主题为《“中国方案”:中国工业设计践行的方向和思维逻辑》的精彩报告。▲采访合影3月4日下午,2019级北大医学部的李蕴哲、2021级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焦冠博和2020级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范毅作为学生代表在北京大学创新教育中心对柳冠中教授进行了课前采访,课程负责人李咏梅老师、德稻教育副总经理巫睿等参加此次座谈会。采访过程中,三位同学和柳教授就捕捉痛点、甲方审美和客户需求不匹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谈。柳教授指出:设计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要解决人的问题,更应该关注人的需求,并且主动地去探索消费者需求背后的情感逻辑。18:40分,课程开始。首先,课程负责人李咏梅老师向柳冠中教授,以及线上、线下的同学们表示欢迎并表达了对柳冠中教授的敬仰之情。
2019级北大医学部吴泓仪同学随后对柳冠中教授做了简要介绍:柳冠中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工业设计学术大师和理论专家,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系”,他所提出的“生活方式说”、“共生美学观”、“事理学”等理论方法在国内乃至国际设计界都产生了导向性影响,有助于中国形成自己的设计理论体系。介绍、分享环节结束,柳冠中教授正式开讲。“设计因事造物,而不因物兴事”,在柳教授看来,设计并非简单的通过设计来造物,而是通过造物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柳教授从工业设计的内涵谈起,再到当代工业设计教育,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情提出工业设计的中国方案,最后以设计事理学的最终目的收束。由理论而起,外化于实践,再由事理而收,整堂课环环相扣,精彩纷呈。
柳教授谈到工业设计是“生产关系”的革命,而不是表面上的“生产力”。工业设计的诞生摆脱了过去单纯追求设计享受的习惯,转而努力解决现实问题,带动全社会整体生活质量的提升。拿苏州园林艺术来说,这样的艺术很好却不属于大众,随时代的变迁,人们对设计艺术的理解也应该进行改变。因而,工业设计不应是“时尚流行”,或新的商业企划的“风口”,而是创新思维下解决大众问题的过程。
柳冠中教授:眼界决定宽度,格局决定高度,观念决定未来!
从十一五规划到十三五规划,三次规划围绕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进行了很多发展建设的努力。三次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也让我们明白:工业设计承担着时代的重任,当代的工业设计发展刻不容缓。柳教授指出:工业设计应该要强调整体、系统,仅局限于元素是没有意义的。一个总设计师,要求的不是会写稿、会绘图,而是要会领导、会创新、会整合,今天国家需要的设计人才是这样的人才。此外,面向人才的培养也不能局限于基础,更在于实践,教育不应再遵从金字塔教育,而要进行对角线教育,将实践与基础结合。
三、工业设计的“中国方案”面对世界不断的挑战,新时代的工业设计不应再止步于模仿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而是创造还未曾有过的“生存方式”,要走中国自己的发展之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设计发展经历过或正在经历推广化、市场化、社会化和战略化等几个阶段。只有从国家角度作出的设计,才能更好面对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以及大数据时代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柳冠中教授:中国的"制"应是为大多数人的"中国方案"
四、设计事理学——从造物转为谋事设计事理学,实际是注重培养抽象思维的设计思想,学习设计事理学也就是掌握动词思维。设计不是为了建造、制备一种物体,而是要寻找一种方法、构建一种思维去解决问题。好的设计,要从设计物品的名词里抽离目的。物体是实现目的的载体,而不是最终目的,不应该拘泥于此。“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师法造化”,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方法论。适应外部因素需要寻找谋事的方法,不断创新。14亿国人或世界人民的需求,不是物欲之山,而是对可持续人类社会的本质需求之山。
柳冠中教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是柳冠中教授最后给大家的期许。短短的三个小时很快过去,同学们却都还意犹未尽。从刚刚过去的北京冬奥会,到时下热门的新能源汽车和互联网企业......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对当下社会的见解和疑问,柳教授也一一给予了解答。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课程落下了帷幕。▲同学们与柳教授进行互动梅贻琦先生曾言道: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年近八旬的柳冠中教授用自己对设计的热忱,对教育的激情,给所有同学们带来了这无比宝贵的一课。高屋建瓴,却又深入浅出。醍醐灌顶之余,也让大家对这一学期的对话全球创新大师之旅更加充满期待!▲课程合影
供稿:2020级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范毅2020级北大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张政2019级北大医学部药学院 张崇霄2018级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胡仟亿
案例库|从一千遍工作室,到真有创意公司:一次整体艺术的当代实验
点/个/在看持/续/关/注